二十三祭灶王,小孩拍手哈哈笑,再过五天大年就来到。辟邪盒,耍核桃,滴滴点点两声炮,五子登科乒乓响,起火升得比天高。
小年已至,年味渐浓,孩子们也要开始愉快的假期了,九算数学全体员工送上最真挚的祝福,祝大家小年快乐、天天开心、心想事成、吉祥如意!“小年”历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“二十三,糖瓜粘;二十四,扫房子;二十五,磨豆腐……”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,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,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,江浙沪地区把“腊月廿四”和“除夕前一夜”都称为小年,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,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。总之,不管到底是哪天,劳碌了几乎一整年的人们,都会开始筹划着过一个舒服的新年。那么,小年是怎么来的?小年这天,有什么传统,我们可以怎么讲给孩子,可以与孩子一同做什么呢?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,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,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。一天,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,羞愧难当,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。玉帝知道后,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,还没坏到底,既然死在了锅底,就把他封为灶王,每年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上天汇报,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。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,因为他要上天汇报。于是,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的祭灶“小年”,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。
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,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,称“小年”,也被称为灶王节。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,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,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,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、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。民间,小年的习俗有很多。若细细品味,都不无道理。那时,祭灶日的地位仅次于中秋节,在外做官、经商或读书者,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,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,以求灶神祈福、来年全家平安。
的确,现在红包都在线上发,挨家挨户上门拜年也变成了社交媒体上一段群发的祝福,大人和孩子过年都不兴奋了……记忆中浓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?
记得小时候,小孩子过年一定要早早买好新衣,端端正正叠好放在床头,等着初一一早再穿。
临近小年,妈妈最焦虑的是家里的大扫除总还没空搞起来,早晚都要琐琐碎碎念叨着。大扫除那天必定也是很郑重的,要全家大干一整天,扫屋顶爬窗台,小孩子就算帮不了什么忙,也会里里外外地奔跑递抹布,兴冲冲参与迎接这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。
物质的丰富,让我们感受不到新衣裳、年夜饭带来的喜悦感,仪式的精简,让春节变成日历上沉闷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。
我们总是留大把的时间给工作、交际、应酬,留给家人的,却少之又少。好不容易坐下来吃顿年夜饭,微信却一通狂轰乱炸,我们总是忙着微信群里抢红包,却冷落了眼前至亲的一年来的期盼。
过年的仪式越来越精简,到最后连对过年的期许都精简掉了,年味越来越淡,才渐渐觉得丢了什么……
说起仪式感,人们最常喜欢引用《小王子》里的那句话:“仪式感,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,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。”
亲爱的家长们,不要小看一顿精心摆盘的辅食、一次精心安排的家庭亲子活动,不要再看不起那些“穷讲究、瞎折腾”,就是在这些折腾里,孩子学会了感恩、尊重,留下了幸福和美好的回忆,也更懂得了时间和成长的意义。无论孩子将来遇到怎样的风风雨雨,只要他能找到回家的路,始终都是幸福的,而指引着他们回家的,就是这些看似琐琐碎碎但却刻骨铭心的家庭小传统。
仪式感不需要繁文缛节、大费周章,也许只是那一点小心思、小用心,如同咖啡里的一点糖,就能给孩子一个更有色彩的新年——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,是盛大春节的序幕开端。在小年,人们开始准备年货,干干净净过个好年。家长再忙也要和孩子一起完成小年几件“俗事”。
每逢小年来临,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,清洗各种器具,拆洗被褥窗帘,洒扫房间庭院,掸拂尘垢蛛网,干干净净迎春节。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新春扫尘有除“陈”(尘)布新的含义,其用意是把一切“穷运”“晦气”统统扫出门,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。窗花多以喜鹊登梅、鹿鹤桐椿(六合同春)、五蝠(福)捧寿、莲(连)年有鱼(馀),鸳鸯戏水、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。灶糖,外面有一层芝麻,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,有健脾胃、滋阴清火、润肺止咳的功效。民间传说,每年腊月二十三,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于是人民便敬献祭灶,意为用糖糊住灶王爷嘴,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。冬至要吃,小年也要吃,而大年三十,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饺子......小年时,大人、小孩都要洗浴、理发,民间有“有钱没钱,剃头过年”的说法。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,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是沐浴的宗旨。所以,除了家里要焕然一新外,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洗浴、理发,褪去过往的晦气,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。腊月二十三后,家家户户要蒸花馍。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,前者庄重,后者花梢。“一家蒸花馍,四邻来帮忙”。蒸花馍,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,一个花馍,就是一件手工艺品。过节不忘教育,这些诗歌也要记得告诉孩子,在小年夜朗诵很有意义。老夫眼暗牙齿疏,七十未满六十余。故人欲尽谁与娱?独坐默诵小年书。北风日夜吹雨急,空村泥深屋茆湿。凤皇览德乃下集,可怜飞萤常熠熠。轻风澹月,年年去路。谁识小年初度。桥边曾弄碧莲花,悄不记、人间今古。吹箫江上,沾衣微露。依约凌波曾步。寒机何意待人归,但寂历、小窗斜雨。浓浓的年味儿背后,分明也是“家”的味道。新春的序曲已然奏响,大家都在回家的路上了吗?转眼间2019年已经成为过去,感谢大家一年中对九算数学的支持与厚爱,2020年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,新的希望承载新的梦想,九算数学会和大家一起更加努力创造新的辉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