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:没有被数学虐过的人,不足以谈人生。
小九在一次数学讲座互动中,让高中生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自己的数学成绩,有个回答获赞最高:高位截瘫。很多同学或许一开始觉得数学还好,可随着学习得越多,整个知识体系越来越庞杂,综合性越来越强,难度也越来越高,慢慢慢慢和数学成绩好的拉开的差距越来越大。所以这到底应该怎么办?我们一起听一听数学140+学霸的建议吧!
从概念入手,该记就记
数学的基础是公式和概念,如果连基础都没有搞懂,如何能够有效的做题?
首先应该将书本的概念看懂后把例题吃透。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,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知识的综合或变式。

上课听课质量决定一切
老师上课讲的公式推导、定理证明虽然看着“单调乏味”,但却是理解数学的关键。而老师也会针对学生易混易错的内容进行重点的方法讲解。所以上课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,毕竟数学稍稍溜号一点,就会造成大面积记忆空白,后续的内容就容易跟不上了。
理清考试方向
比如高考立体几何一般分值在22分,包括选择填空10分与大题12分,在高考数学中占近15%的分数。而考察的主要五个方面包括:三视图;内切、外外接球;平行垂直证明;换顶点求体积;利用空间向量求各种角。而高考的大多数题考察的都是基础,所以搞好基础你高考就能有120分了。
4
专题强化总结
很多同学表示“立体几何真的好难”、“对数函数指数函数诱导公式让人崩溃”、“三角恒等变换记不住”…既然明确知道自己的学习短板,那就应该立马针对这些知识薄弱章节进行专题训练。 训练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做题方法的总结,要背题型,主要是弄透弄懂。这样可以帮助你建立快速解题思路。补足弱势,才能在成绩中看到明显的提升,学习更有动力。
5
错题本的使用要重视
错题本可以帮助你明确自己经常错的是哪类题,知识盲点有哪些,答题术语是不是不规范等。重要的是在每道题目上写清错题的原因是什么,之后在每次翻看错题本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方法总结。这样可以帮助你缩小自己知识盲点。
培养数学技巧和思维
数学思维能力或数学思想,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,但如果能有一定理解和掌握,可以高屋建瓴。如:函数与方程的思想,数形结合的思想,分类与整合的思想,化归与转化的思想,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,复习时可以多多注意答案和结论的探索、发现、推导的过程,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,并探讨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,借此锻炼数学思维能力。
7
四种高分答题经验
重点来啦!小九整理了近几年的满分学霸答题经验后,发现他们是这样做的!
考试时技巧重要,但是考试总要有平时的积累做铺垫的吧?数学的学习平时最主要的就在于掌握知识点,多做类型题,用题目来巩固知识点,要学会用一道题型掌握一类题型。这样既节省时间,又能够灵活自如应对考试中千变万化的数学题型。比如说数列求和部分:也就那么几个方法,构造等差等比、裂项求和、错位相减、倒序相加。有时候拿到一个题目你知道这样做,但是你不一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,你知道这个套路就可以了。对于高考数学来说,大部分地区的试卷结构依次是选择题、填空题、大题。所以要根据自己实际掌握的情况,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,先易后难,把自己最有把握拿到的分拿到,那种特别难的最后再看。通过真题训练,你需要知道:选择题前几道是比较简单的,会考集合、复数、算法等(举例,仅限于个别地区试卷);从第几道题开始是比较难的,一般会考什么内容;第几道题是最难的题目。只有这样对试卷的宏观把握,到了考场才能心里有数,并且针对自己的情况,作出具体的对策。有些同学是碰到一道题目,只要做不出来,就不甘心,非要把它做出来不可;还有一类学生是:一看题,不会,算了,下一道。其实这两类学生考试成绩都不会太理想,考试时一定要避免这两种极端行为,平时做题按部就班,一道一道的来,但是考试的时候以多拿分为原则。针对这两种情况,一定要计划好自己考试的分配时间。一般来说:选择题和填空题为35-40分钟,大题一个小时15-20分钟,最后剩5-10分钟浏览考试卷,稍作检查,防止小粗心而失分。说到具体的应试技巧,当你面对一道题时,真的不知道准确答案,对于不同的题型也有不同的方法。 选择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有四分之一对的概率,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这个概率,当然,排除肯定不可能对所有题是一个很好使的方法。填空题可以根据题干进行猜测,当然是在你不会的情况下。对于大题,完全无从下手,也可以把你知道的知识点,或是公式写上,不一定就用到了,也能赚两分。最忌讳的就是留空白,不会就完全不动笔去写,留下一大片空白在那里,阅卷老师生气,你的分就无望了。